HTML5 与 app 以对立竞争的产品形态展现在大众视野。从去年开始又有一大批技术派或者创业者盯向 html5 领域,移动游戏的爆发和微信朋友圈等众多平台为 HTML5 导流,能不能颠覆,或许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就像 Apple 成立前,HP 的高层告诉沃兹:谁会在家里摆一台电脑呢?未来 HTML5 肯定会颠覆原生 App。
2007 年 W3C (万维网联盟)立项 HTML5,直至 2014 年 10 月底,这个长达八年的规范终于正式封稿。
过去这些年,HTML5 颠覆了 PC 互联网的格局,优化了移动互联网的体验,接下来,HTML5 将颠覆原生 App 世界。这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但若认线 的发展史,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确实就是这样。
在多屏年代,开发者的痛苦指数非常高,人人都期盼 HTML5 能扮演救星。多套代码、不同技术工种、业务逻辑同步,这是折磨人的过程。有点类似个人电脑早期世界,那个时候的每家电脑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开 发者疲于做不同版本,其实 DOS 的盛行也很大程度是因为开发者实在没精力给其他电脑写程序。跨平台技术在早期大多因为性能问题夭折,但中后期硬件能力增强后又会占据主流,因为跨平台确实 是刚需。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原生应用上线 Appstore,突然有一个大 bug,只好连夜加班修复,
创业者融资并不容易,如何花钱更高效非常重要。如果你使用原生开发的 App 和竞争对手使用 HTML5 开发的 App 没什么区别,
HTML5 前端是开放的正反馈循环生态系统,大量的开源库可以使用,开发应用变得更轻松、更敏捷,
不过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的正反馈循环生态系统未来的生命力是比原生生态系统更强劲的。
HTML 是以 page 为单元开放代码的,它无需专门开发 SDK,只要不混淆,就能与其他应用交互数据。开发者可以让手机搜索引擎很容易检索到自己的数据,也更容易通过跨应用协作来满足最终用户需求。
导流入口多:HTML5 应用导流非常容易,超级 App (如微信朋友圈)、搜索引擎、应用市场、浏览器,到处都是 HTML5 的流量入口。而原生 App 的流量入口只有应用市场。聪明的 HTML5 开发者当然会玩转各种流量入口从而取得更强的优势。
流量大: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风靡一时《神经猫》,这个游戏如果放到 Appstore,绝对没有那么多流量,超级 App 带来的流量,远大于原生应用市场。假如微信允许游戏在桌面创建快捷方式、假如游戏后续升级解决持续娱乐问题,未来不可想象。
导流效率高:除了入口多、流量大,导流效率高也不可忽视,谁都知道:页游和端游打同样的广告,广告变用户的转化率,页游远远高于端游。
为什么流媒体会替代下载视频成为主流?为什么页游会如此火爆?只因用户太“懒”。让用户更方便的满足需求,有时效果好于更多的满足需求。用户眼睛看到一个兴趣点,点击后,就应该立即开始满足用户需求。比如流媒体可以立即看,页游可以立即玩。而目前的原生应用市场,用户需要这样操作:
选一个应用、等待下载、确认权限、等待安装,然后点击打开。这样糟糕的体验迟早要被颠覆。不管是 App、游戏还是音视频,未来都将即点即用。谁先满足用户这个需求,谁就制胜。
目前手机应用切换是以桌面或任务管理器为中心的,但事实上这些中心很影响效率和体验。用户想出差三亚,先打开去哪 App 订票,然后切回桌面,再找到并打开天气 App,搜索输入三亚,再切到桌面,找到并打开航旅纵横 App,输入航班号值机,哦对了,航班号多少来着,再切到桌面,找到并打开去哪 App 看航班号,最后找到并打开租车 App,输入租车地点,然后再切回桌面。
在原生应用体系下,用户只能这样。但在 HTML5 体系下,他不需要切回桌面,他可以在 App 间方便的直接跳来跳去,而不是使用一个一个孤岛 App;他更不用重复录入数据,应用间可以方便的互相传递数据。这种模式需要一点想象力,但未来迟早会来。
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不管是站在最终用户角度、还是站在开发者角度,HTML5 必将取代原生应用当前的位置。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颠覆。HTML5 的爆发,原生 App 生态系统的颠覆,是一场产业革命,很多角色都会受到影响,我们来预测一番。
标准的 HTML5 引擎并不能解决 HTML5 的所有问题,拥有大流量入口的互联网巨头,莫不在思考内嵌更优秀的增强引擎。腾讯推出了 X5 浏览器引擎,就是看中这个机会。目前各路浏览器厂商、应用市场厂商、甚至 rom 厂商,都在努力整合更优质的浏览器引擎。
假使微信内嵌的 Webview 可以运行更优秀的 canvas 游戏、假使 360 手机助手可以发行即点即用的 HTML5 应用并且能力体验与原生一致、假使小米 rom 内置更强大的 webview 使得所有 HTML5 应用在小米手机上运行的更流畅。一个巨头开始行动,所有巨头都会闻风而动,没错,这场战役会是移动互联网世界的二次世界大战。
原生的广告和统计 SDK 提供商会面临尬尴,Google、百度等基于网页的广告和统计服务会取得更大的优势。开发者不再需要打包 SDK,引入一个 Script 即可。
HTML 的开放性造就了大量的开源产品,也反向促进了 HTML 的繁荣。在 Github 上有大量的 JS 框架,而原生的开源代码数量相比甚少。而未来移动互联网世界将因为开源而发展的更迅速,这里也同样存在类Github 厂商的机遇。
早期 HTML 只需要记事本写几个 Tag,中期的 HTML、JS、CSS 比较复杂,需要更高级的文本编辑器,但 HTML5 到来后,它的代码量、复杂度、开发模型将与原生开发看齐,需要类似 XCode、Eclipse 等专业的 IDE 工具来解决开发、调试的问题。一些以会使用记事本写代码为荣的开发者,将面临思路转换甚至被更高效的开发者淘汰。
目前很多针对原生应用的性能分析调优工具或服务,未来也面临转型,HTML5 应用的性能分析调优是另一个世界。
HTML5 的强大会引发很多安全问题,并且解决思路与原生不一样,业内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安全厂商领导者。有人说,光标准定稿没用啊,配套起来了吗?HTML5 做的应用究竟能否匹敌原生 App?答案是,HTML5 不但可以匹敌原生 App,甚至它天然的很多特性超越了原生 App。
我们先谈谈 HTML5 原来不如原生应用的地方,业内俗称 HTML5 有“性工能”障碍。即 HTML5 性能不如原生、开发工具不如原生、能力调用不如原生。这几个问题导致开发者无法使用 HTML5 做出与原生一样的 App。然而,不管是硬件升级还是 OS 厂商策略变化,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成熟,已解决了 HTML5 的“性工能”障碍。
PhoneGap 的发展虽然放缓了,但其他产品技术却成熟了。2014 年的 iWeb 大会上,众多厂商的产品提供了面向开发者免费或开源的 HTML5 性工能障碍的解决方案。
(注:编者作为从业人员,也会在分析各种方案时提到我们公司的方案,但编者会客观不夸张的陈述方案,而且该方案是纯免费的,没有商业销售嫌疑。)
DCloud 公司在 iWeb 大会上发布了系统的 HTML5“性工能缺失”的解决方案,包括:
a) 性能:提升 HTML5 性能的手机端引擎,让侧滑菜单、下拉刷新等动态交互卡顿的问题得以解决;
d) 最接近原生体验的高性能框架:MUI 框架,体积只有几十K,加载、运行远快于一般框架。
基于该方案开发的 HTML5 应用完全可以达到原生 App 的功能和体验。
在专业方向上很多公司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触控的 Cocos2d-html5、Egret runtime 和 Ludei CocoonJS 强化了 Canvas 的表现,让 HTML5 游戏体验更好;UC、猎豹等手机浏览器都强化了音视频播放的表现。不管是硬件升级、软件成熟,还是操作系统厂商策略变化,都在强力推动 HTML5 的爆发。
不过要注意,我说的 HTML5 爆发,不是指手机浏览器会替代桌面成为应用入口。有人说 HTML5 不好,因为用户讨厌打开浏览器输入 URL 的过程。我想说这种想法是对 HTML5 的片面理解。HTML5≠传统浏览器,虽然编程语言还是 HTML、Javascript、CSS,但发行方式绝不是传统网站那么简单。
HTML5 应用的入口,反而很少是启动浏览器输入 URL,它可以是存在于手机桌面的图标、也可以来自超级 App (如微信朋友圈)、以及搜索引擎、应用市场、广告联盟。。。到处都是它的入口。它的入口,比原生 App 更多。
HTML5 的“性工能”障碍得到解决,可以接近原生 App 的效果,所以它就可以替代原生 App 吗?很多人认为,即使 HTML5 会发展的比现在好,也将是与原生 App 各占一部分市场的格局,要求不高的长尾应用会使用 HTML5,而主流应用仍是原生 App 的天下。
但我认为这样的想法很危险,就像 Apple 成立前,HP 的高层告诉沃兹:谁会在家里摆一台电脑呢?未来 HTML5 肯定会颠覆原生 App。
结语:其实未来如何发展是没人能准确预测的,变量非常多。但我想让用户和开发者都更方便的趋势是不会错的。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