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吊唁1942年6月10日利迪策惨案的遇难者和全国际一切在战役中遇难的儿童,对立虐杀、毒害儿童以及保证儿童权力,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处理事会议,决议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现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我国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是新我国建立今后施行的。而在此之前的民国时期,还有一个儿童节,即“四四”儿童节。
“四四”儿童节与孔祥熙有关,他当时任中华慈幼协会理事长。中华慈幼协会是一个从事儿童福利工作的民间团体,由孔祥熙、邝富灼、高凤池、郭秉文等人主张,于1928年4月4日在上海建立。首要主旨是维护、保证全国儿童的福祉,藉培国本。
1931年3月7日,中华慈幼协会向上海市社会局提出请求,恳求建立儿童节。请求书强调了儿童的重要性:“民族强衰,视乎儿童”“儿童为国家未来之主人翁”。又说明晰国际有关国家建立儿童节的状况,提出:“考之我国,王制有慈幼之条,前贤有少让之调,并非不注重于儿童工作,惟国家设有教育专官,各地方亦有小校园幼稚园之建造,而民智未开,多视为无关宏旨之举。当兹国民教育未能遍及之时,逼迫教育不能施行之际,若无重要之表明,不足以唤醒公民。谨拟挑选令日,规定为儿童节。”主张把节日设在4月4日,并陈说了理由。
上海市社会局接到请求后,当即批复赞同,并及时转报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又立刻批给行政院妥善处理。行政院要求教育部处理。教育部经研讨,以为这个主张很好,并制订了相关留念方法,下文指令各级教育部门照此履行。所以,我国榜首个儿童节诞生了。
自1932年开端,每年的4月4日,全国各地都要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庆祝儿童节。1933年4月4日下午1时,南京榜首公园彩旗飘飘,处处悬挂着五颜六色的横幅标语,内容有“儿童是我国未来的主人翁”“儿童是建造新我国的基础”“儿童是中华民族的继承者”“儿童是复兴中华民族的生力军”等。南京市教育局还在公园内竖起简易的展板,陈设1000多幅小学生的画作。南京各小学儿童节庆祝大会隆重举办,来自南京50多所小学和社会各界人士1万余人参与了大会。小学生代表和社会局代表在会上先后讲话。咱们讲话也都是环绕抗日救亡打开,勉励儿童们发愤图强、湔雪国耻。讲话完毕后,还举办了文艺表演,表演了《打倒日本》《反抗》和《热血男儿》等20多个抗战节目,继续3个多小时。
1935年,国民政府决议,从当年的4月4日起至1936年4月3日止,展开一场以追求儿童美好、保证儿童权力为主旨的“全国儿年少”运动。后因准备不及,将活动往后推延,于1935年8月1日在南京新都大戏院举办开幕典礼,宣布“儿年少施行儿童美好”指令:“儿童为民族之始基,值兹儿年少开端,有关儿童美好事项自应按照法则极力施行……合行令仰全国上下一体知照,尽力遵行,是所至要。”政府建立了全国儿年少施行委员会,下设4个工作组,担任各项具体工作的展开。他们经过文字宣扬、口头宣扬等方式大力宣扬儿年少,呼吁维护、救助儿童,发起儿童美好工作,而且举办各种儿童博览会等活动,以推进社会各界重视儿童的各项美好工作。
“好儿童,好儿童,未来国际在掌中。若非今天勤准备,将来掉队憾无量。好儿童,好儿童,当今国难正重重。后方多尽一分力,前方将士早成功。”这是1939年4月4日,蔡元培创造的《儿童节歌》,并由其夫人周峻谱曲。
作为闻名教育家,蔡元培很垂青儿童教育,常常参与儿童节的活动。1934年4月4日上午10时,上海市政府举办儿童节庆祝典礼,蔡元培前往参与,并宣布了闻名的讲演。这次讲演宣布在次日的《申报》上,标题为《在上海市第四届儿童节留念会的讲演》。在讲演中,他将儿童节命名为“双四节”,并作了独特而精彩的解说。他要求小朋友要紧记“两种事、四件事、八个字”。“榜首个四字,即食、衣、住、行,是咱们的基本生活。现在仰给于家庭爸爸妈妈,假设没有爸爸妈妈的供应,或爸爸妈妈不注意,即产生风险。故各位要记取此时此刻爸爸妈妈供应,将来成人后即要尽力工作,以赔偿今天之债”;第二个四字,即“智、体、德、美”。他解说说:“大人们训练你们的身体,扶植你们读书,告知你们做人的道理,陶养你们的性格,就是智体德美四种教育。”
蔡元培情系儿童节,更体现在他对儿童家国情怀的教育与熏陶。1935年1月26日,他在中华慈幼协会6周年留念会上宣布讲演,说“年少是准备担任将来工作的,可代表将来”,“将来的国际,完全赖儿童们长大后的活动”。在家中,蔡元培时间不忘对孩子们道德时令的养成教育。有一次,他在孩子们的画作上题字勉励孩子们,其间给蔡睟盎题的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给蔡怀新的题词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给蔡英多的题词是:“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蔡睟盎10岁生日时,蔡元培手书七律一首赠给她:“生男生女无悲喜,不要轻分瓦与璋。学级凹凸同及格,公民推举共上台。望儿再历十年后,应世能名一技长。今天书痴非必要,练身榜首要康强。”蔡元培终身清凉俭朴,孩子们的穿戴也与一般布衣子弟无异。父亲的品格力气,熏陶了孩子们的情趣,乃至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终身。
1938年4月4日,移居香港的蔡元培与儿辈一同喜度儿童节。几位老友也携子女前来参与。蔡元培严肃认真地致开会词、结束会议词,宾客也别离讲演。孩子们欢欣鼓舞,画画写字,彼此赠送礼物。蔡元培与孩子们一同做游戏,还给小儿子蔡怀新赋七律一首:“九龄自视已斐然,初度回看已巳年。栗里良苗高士句,兰亭秀竹暮春天。即今书画随慈母,改日行能企大贤。得似儿童佳节否,嘉宾多许赠名言。”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当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这是公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的《小孩不小歌》。这首诗篇足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儿童寄予的殷殷之情。
1917年8月,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归国,从事教育工作。这一时期正值我国积贫积弱的时代,他一直怀着一颗悲悯的心,牵系着那些受苦受难的广阔儿童。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校园。为习惯抗战局势,他写了一组新的《儿童节歌》,贺绿汀为其谱曲。其间榜首首写道:“站起来,抗日的小孩!长起来,抗日的小孩!联起来,抗日的小孩!咱们要协助大人,把东瀛的妖怪赶开,赶出东四省,赶出黄海外,叫他们了解咱们的凶猛!”第三首唱道:“小孩们!拿出咱们的力气,留念四四。四四,四四,甭说咱们年纪小,也能做些事……”除了在校园表演外,他还常常安排学生走上街头,在社会上表演,宣扬抗战。
1944年4月,陶行知宣布了闻名的《民主的儿童节》一文。他说:“走运的儿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过儿童节,四月四日不过是加强的儿童节算了。不幸的儿童,就连四月四日也与他们无关,他们在儿童节仍旧是擦皮鞋、钯狗屎、做苦工,挨饿、挨冻、挨揍。饿、冻、打,就是他们所受的礼物。听戏、看电影、吃糖块、参与游艺会,没有他们的份。”他以为全国一切的儿童都享用到了美好,才算是民主的儿童节。他用“福禄寿喜”4个字来说明儿童的美好:“一、福,有母爱,有书读,有东西玩,有六大解放,有学当其材之培育,有小小创造的时机,有广阔的保护子孙的怜惜;二、禄,吃得饱,穿得暖;三、寿,不受恐惧,不被克扣,不受伤,不害病,不夭亡;四、喜,春节过节,大快人心。”
他指出:“民主的儿童节之先决条件,是政治经济的民主。假使政治经济不民主,小孩子的美好是必定限于很少量的少爷小姐。”因而,他大声疾呼:“让咱们促进民主的政治经济,以完成民主的儿童节吧。”(郑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