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汽车穿行在占地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内,大型生产管道在空中和地面纵横交错。“这是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兴建的世界级生产设施,到2012年,该基地的总投资将达到21亿欧元,其中2009年到2012年的资本预算为7亿欧元。基地全部建成后,将拥有世界级规模的聚氨酯等化工原料的产能,成为拜耳在亚太地区最大、最为先进的生产基地。”拜耳材料科技董事会主席唐佩德先生告诉记者。
此次唐佩德先生来到上海,参加了基地新生产工厂的正式启动仪式,这是一家年产能35万吨的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生产工厂,规模全球第一。此外,一个年产能25万吨的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工厂也已在基地动工兴建,预计于2010年竣工投产。
对于一般人来说,MDI、TDI这类专业名词未免有些陌生,但是经过唐佩德先生的解释,记者看出这些化工原料其实与人们的生活紧密关联。MDI具备优秀能力的隔热能力,因而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冷链和建筑夏天隔热,冬天保温等领域,TDI则被大量地用来生产具有弹性的聚氨酯软泡,进而加工成家具软垫、床垫和汽车座椅等产品。“这些新项目采用的创新技术,使生产的全部过程更加节能环保,同时极大地增强了拜耳的成本优势和竞争力。”
隶属于拜耳集团的拜耳材料科技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产公司之一,2007年度销售额达到104亿欧元,其经营事物的规模大多分布在在高科技聚合物材料制造,以及用于许多日常生活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1882年拜耳便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染料,如今,大中华区已成为拜耳集团在亚洲的最大单一市场和主要投资地区。2007年,拜耳在这一区域的销售额为18亿欧元,员工超过6500名。
那么,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采用了哪些世界领先的新技术呢?唐佩德举例介绍说,正在建设中的TDI装置将采用气相光气生产技术,是该项技术首次在世界级工厂中应用。与传统技术相比,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大型工厂的溶剂消耗减少近80%,能源消耗降低60%左右,从而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万吨。此外,投资所需成本也因此降低约20%。拜耳新开工的MDI工厂,在采用高效光气技术的同时,还增大了反应容量,能耗可降低一半左右,年减排二氧化碳8.4万吨,溶剂需求也只有传统工艺的50%。“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节能设施后,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比标准生产工厂节省了近100兆瓦的能耗,这些能源可满足一万户家庭的日常供电需求。通过科学技术进步还优化了拜耳的成本结构,进一步巩固集团在全球聚氨酯市场中的领头羊。”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拜耳每年将年销售额的3%—4%投入研发,在聚合物行业位居前列,来保证了技术领先地位。
拜耳材料科技在全球拥有30家生产基地,唐佩德先生强调说,中国目前已成为拜耳材料科技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市场和全球第三大市场。拜耳的节能环保产品在中国市场很有潜力,比如说,“鸟巢”中便使用了拜耳生产的涂料,以保护其钢结构,拜耳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产品在整个使用周期中,可节省的能源相当于生产该产品所消耗能源的70倍。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聚氨酯市场,这为拜耳在华业务的逐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在广州的聚氨酯系统工厂将在今年年底竣工,这使拜耳材料科技扩大全球聚氨酯解决方案网络,和在中国的专业服务能力。”
下一篇:聚氨酯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